今天在其他股票论坛上看到有股友发布了一篇文章:《DeepSeek概念股分析,一篇文章梳理清楚》,其文章原文及其核心要点和结论归纳如下:

近日,中国AI大模型DeepSeek-R1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关注。1月24日,DeepSeek-R1在国际大模型排名Arena上,基准测试升至全类别大模型第三,并在风格控制类模型(StyleCtrl)分类中与OpenAI的o1并列第一。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AI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震动了华尔街。AMD宣布已将新的DeepSeek-V3模型集成到其Instinct MI300X GPU上,该模型经过SGLang强化,针对AI推理进行了优化。DeepSeek-V3总参数量为6710亿,每个token激活370亿参数,采用混合专家(MoE)架构,展现出强大的处理能力。这一系列进展不仅推动了AI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全球对AI投资和市场竞争格局的重新思考。
从股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DeepSeek概念股分析,一篇文章梳理清楚》这篇文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分析得头头是道。
然而,笔者有话要说!
有几个值得深入思考的地方,笔者从批判性思维和结构性思维两个角度对这篇文章做出如下评论:
批判性思维评论
一、技术层面的过度乐观
1、DeepSeek-R1的成绩是否足以支撑未来预期?
文章开头提到DeepSeek-R1在国际大模型排名Arena上的成绩跃升至全类别大模型第三,并在风格控制类模型中与OpenAI的o1并列第一。这一成就无疑是一个技术突破,但文章未能深入讨论这一成绩的可持续性和实际应用效果。虽然在排名上取得了好成绩,但实际应用中,DeepSeek-R1如何与其他大模型竞争、如何应对不同场景下的挑战,未得到充分探讨。投资者和市场是否能仅凭这些单一指标做出高估值判断,存在过度乐观的风险。
2、技术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文章强调了DeepSeek的技术突破,但忽略了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契合度。DeepSeek-R1和DeepSeek-V3虽然在技术上有所创新,但并未明确指出其在实际市场中的应用前景。AI技术的进步并不总能直接转化为市场需求的增长,文章对技术的推广力度、客户需求和商业化落地的实际挑战缺乏系统性分析。技术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可能导致过高预期的失落。
二、数据支持不足
1、缺乏对竞争环境的分析
文章中提到DeepSeek的技术进展震动了华尔街,但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这一说法。华尔街的反应如何?是否已有资金或机构开始大规模投资DeepSeek?如果没有相应的市场数据和资金流动的佐证,文章中的“震动”只是主观感受的表达,缺乏可信的数据支撑,可能导致读者对市场反应的理解过于片面。
2、对DeepSeek-V3的应用前景分析缺乏深度
文章提到DeepSeek-V3在AMD的GPU上实现优化,但并未详细说明这种优化的具体影响。例如,参数量、token激活量等指标的提升对实际应用的意义何在?是否代表着更高的运算速度、更强的处理能力?如果没有详细的性能对比和实际应用数据,这些技术亮点仍然只是空洞的数字,无法为投资者提供实际参考。
三、缺乏对风险的讨论
1、忽视市场竞争与技术瓶颈
文章虽然大肆强调DeepSeek的技术优势,但忽视了行业中的激烈竞争和技术瓶颈。在全球AI技术竞争的背景下,DeepSeek面临的技术壁垒、市场竞争压力等问题并未被提及。OpenAI等已有技术巨头的存在以及其他新兴企业的追赶,将对DeepSeek未来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文章没有做出有效的分析。
2、投资风险的忽略
文章没有提到DeepSeek未来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与投资风险。例如,AI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快速,DeepSeek是否能持续保持技术优势,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没有深入探讨。投资者是否应盲目跟风?这种风险没有得到充分提示,可能导致过度投机现象的出现。
—
结构性思维评论
一、文章的逻辑结构不够严谨
1、缺少明确的背景介绍
文章直接进入技术分析部分,没有对DeepSeek以及其背后公司的基本情况进行足够的背景介绍。对投资者来说,了解DeepSeek的背景、发展历程、团队实力等基础信息非常重要,缺乏这些内容,可能让文章显得过于片面。通过增加对DeepSeek的历史、股东结构以及市场定位的介绍,能为后文的技术分析提供更清晰的框架。
2、技术层面的分析结构松散
文章中的技术分析部分主要集中在DeepSeek-R1和DeepSeek-V3模型的参数和技术特点,但这些信息并没有按逻辑顺序展开。例如,文章提到DeepSeek-V3的参数量和架构,但并未在后文进一步解释这些技术特点对AI应用场景的实际意义。缺乏系统化的技术分析和对比,给人一种零散且难以深入的感觉。
二、缺少对市场反应的深度分析
1、市场反应未得到充分论证
文章提到DeepSeek的技术引发了全球的关注,甚至震动了华尔街,但并未提供详细的市场反应数据。例如,DeepSeek的股价变化、投资者的具体反应、资金流向等都没有深入讨论。这种对市场反应的简略处理,导致文章的分析显得缺乏扎实的证据支持。如果能够提供更多关于资本市场对DeepSeek的反馈数据,将使文章的结构更为完整,也能提升说服力。
2、忽略了竞争态势
在文章的结构中,虽然提到了DeepSeek的技术优势,但却没有对其在全球AI产业中的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全球范围内AI技术的竞争非常激烈,DeepSeek如何应对来自OpenAI、谷歌等巨头的挑战,如何保持技术领先性,文章未做深入探讨。添加关于行业竞争态势的分析,将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DeepSeek面临的市场环境。
三、投资分析缺乏综合性
1、投资者角度的分析不全面
文章提到DeepSeek的技术突破,但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还缺乏对DeepSeek未来盈利能力、市场潜力的全面分析。比如,DeepSeek的产品如何在不同市场上实现商业化,是否能够在短期内实现盈利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充分讨论。文章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综合评估DeepSeek的投资价值。
2、风险分析不足
文章没有对DeepSeek可能面临的技术、市场、政策等风险进行全面讨论。AI行业竞争激烈且政策风险较大,缺乏对这些因素的分析会使文章的结构显得不完整。如果能够在文章中加入对DeepSeek可能面临的挑战的讨论,将有助于为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四、结论与建议
1、增加具体数据支持
文章在论述DeepSeek的技术优势时,应该增加更多具体的数据支持,避免仅仅依赖技术亮点的概述。通过详细的性能对比、市场数据和客户反馈,能够提升文章的分析深度和说服力。
2、结构优化与内容深化
文章可以在结构上更加系统化,技术分析部分可以分为多个层次,逐步展开。加入对市场、竞争、风险等方面的深入讨论,使文章内容更为全面,能够帮助投资者做出更为理性和全方位的决策。
① DeepSeek技术突破:投资者应关注的潜在风险与机遇
② DeepSeek-R1崛起背后的投资真相,市场反应如何?
③ 批判性分析:DeepSeek概念股的未来能否兑现预期?
④ 从DeepSeek崛起看AI行业潜力:投资者需要了解的关键因素
⑤ DeepSeek技术领先背后:市场竞争与投资风险大揭秘
最后,笔者想说:讨论股票投资方面的话题,还是来暴富巴巴股票论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