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其他股票论坛上看到有股友发布了一篇文章:《过年了,聊聊幻方和deepseek》,其文章核心要点和结论归纳如下:
一、核心要点和结论
1、幻方和Deepseek的成功:
文章首先讨论了中国科技公司,尤其是量化团队和Deepseek的成功。Deepseek的成功不仅因为其震动市场的表现,也因为中国科研环境的特殊性。与官方科研项目的低效相比,民营企业更注重实用性,突破往往源自民间。量化团队利用资本市场的制度漏洞,赚取了可观利润,而这些团队背后的科研人员通过技术创新和资金支持,能够开发出如Deepseek这样成功的产品。
2、资本市场的现状与韭菜问题:
文章进一步指出,资本市场的制度性漏洞使得量化机构赚取了丰厚利润,然而,这些收益并未改变市场的零和博弈特征。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韭菜群体——普通投资者——将越来越艰难,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加入可能加剧这一趋势。当前A股市场依然以短期交易机会为主,长期价值投资的成功案例少之又少。
3、个人投资者的生存环境:
作者通过对自己投资策略的反思,认为未来个人投资者在量化和人工智能的竞争下将越来越难以获利。尽管个人投资者通过低端量化策略(如卡叔的策略)能够获得一定的超额回报,但这种策略的空间有限。未来,如果个人投资者无法及时提升自己的能力,或者缺乏足够的资源,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4、结论:
作者最终总结,个人投资者要意识到市场环境的变化,必须尽早行动,否则可能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投资的未来不仅仅需要赚钱的意识,还需要在无法战胜的情况下“投降”并适应市场的新规则。
从股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过年了,聊聊幻方和deepseek》这篇文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分析得头头是道。
然而,笔者有话要说!
有几个值得深入思考的地方,笔者从批判性思维和结构性思维两个角度对这篇文章做出如下评论:
二、批判性思维与结构性思维评论
1、批判性思维:
① 市场的“零和博弈”问题:
文章多次提到A股市场存在零和博弈的特点,这种观点虽然真实地反映了短期交易机会对个人投资者的压力,但它忽视了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可能性。尽管A股市场目前以短期交易为主,但并非所有投资者的目标都是短期获利,一些长期价值投资者依然能够在这个市场中获得回报。过分强调零和博弈可能会让人对投资的长期价值产生怀疑,从而失去长期投资的信心。
② 个人投资者的“加速淘汰”说法:
作者指出,人工智能的加入将使得个人投资者越来越难以获利,并且“加速淘汰”未能提升自己的人。这一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它忽视了个人投资者通过提高知识水平、采用更高效的工具、以及与AI技术融合的可能性。量化投资并不是专属于大资金或机构,个人投资者通过合理的学习和应用技术,仍然有可能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③ 对Deepseek成功的过度推崇:
文章提到Deepseek的成功与市场和资金支持息息相关,但对其具体实现原理和可持续性缺乏深度分析。Deepseek作为一款产品的成功虽然令人振奋,但是否能够在长期内稳定盈利,尤其是在市场逐渐被量化和AI技术主导的背景下,仍需要进一步观察。过于推崇其短期成功可能导致误导。
2、结构性思维:
① 资本市场的制度性漏洞问题:
文章指出,幻方和其他量化机构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资本市场存在漏洞,给了量化团队足够的盈利机会。这一分析虽然具有合理性,但忽略了市场中也存在着越来越多的政策和监管力量在进行干预,漏洞被逐步弥补的过程中,量化投资是否能够维持其超额回报值得商榷。
② 个人投资者的生存能力问题:
作者通过卡叔的策略展示了个人投资者的能力差异,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个人投资者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然而,文章没有深入探讨个人投资者如何通过合理的策略、技术、合作等手段,在量化和AI技术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寻找自身的优势。过于悲观的结论忽略了投资领域内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机会。
③ 对创新产品的评价过于简单:
文章称Deepseek的成功与韭菜群体的支持密切相关,但这种看法并未充分考虑Deepseek背后的技术创新和实际效果。虽然短期内产品能够引起市场震动,但如果没有持续的创新和技术更新,其成功能否持续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总结
这篇文章通过讨论量化机构的成功与资本市场的漏洞,揭示了当前A股市场的短期交易特点及个人投资者面临的压力。尽管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在批判性思维的分析下,文章存在过于悲观、忽视长期投资机会以及对技术创新的评价不够全面的问题。个人投资者仍然有机会在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关键在于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适应市场的变化。
①、个人投资者如何在量化时代生存?
②、AI时代,个人投资者还能赚钱吗?
③、从幻方到Deepseek,投资者需要注意什么?
④、资本市场漏洞与量化机构的成功背后
⑤、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普通投资者的未来?
最后,笔者想说:讨论股票投资方面的话题,还是来暴富巴巴股票论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