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其他股票论坛上看到有股友发布了一篇动态:
暗涌:幻方从一个完全无金融基因的外行,切入到这个行业,几年内做到头部,这条招人法则是其中秘密之一吗?
梁文锋:我们的核心团队,连我自己,一开始都没有量化经验,这一点很特殊。不能说是成功的秘密,但这是幻方的文化之一。我们不会故意回避有经验的人,但更多是看能力。
拿销售这个岗位举个例子。我们的两个主力销售,都是这个行业的素人。一个原来做德国机械品类外贸的,一个是原来在券商做后台写代码。他们进入这个行业时,没有经验,没有资源,没有积累。
而现在我们可能是唯一一家能以直销为主的大私募。做直销意味着不用给中间商分费用,同样规模和业绩下,利润率更高,很多家会试图模仿我们,但并没有成功。
暗涌:为什么很多家试图模仿你们,却没有成功?
梁文锋:因为仅凭这一点不足以让创新发生。它需要和公司的文化和管理相匹配。事实上,第一年他们什么都做不出来,第二年才开始有点成绩。但我们的考核标准和一般公司不太一样。我们没有 KPI,也没有所谓的任务。
从股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笔者有话要说!,笔者从批判性思维和结构性思维两个角度对这篇文章做出如下评论:
一、从股票投资者的视角总结文章的核心要点和结论
1、幻方的核心文化与招人法则: 梁文锋强调,幻方的成功并非仅依赖于经验丰富的团队成员,而更多依赖于团队成员的能力和潜力。尽管核心团队大多数人没有金融领域的经验,幻方仍能迅速成为行业领头羊。特别是在招聘方面,幻方看重的是个人的能力而非经验,这种文化促使了创新和快速成长。
2、直销模式的优势: 梁文锋指出,幻方采取的直销模式,避免了传统私募的中介费用,因此在规模相同的情况下,利润率更高。其他公司虽然尝试模仿这一模式,但未能成功,原因在于创新不仅仅依赖于销售模式,还需要与公司整体文化和管理相匹配。
3、独特的考核体系: 与其他公司不同,幻方没有采用KPI或任务考核。梁文锋认为,这种自由度和创新空间的管理方式是公司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避免了传统激励机制对员工创造性的限制。
二、批判性思维与结构性思维评论
1、批判性思维:
① 文化与管理的匹配是否足够?
梁文锋提到,创新和直销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公司文化与管理的匹配。然而,公司是否能够持续保持这种文化,特别是在员工和规模不断扩展的情况下,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如果单纯依赖这种特殊文化,可能会忽视了如何应对市场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② 非经验驱动的招人法则:
尽管梁文锋提到他们更多看重员工的能力,而不是经验,但这也可能意味着公司面临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金融行业,经验往往是规避风险、提高判断力的一个关键因素。以素人背景招聘是否能长期维持公司的高效创新,值得进一步观察。
③ 直销模式的长期可持续性:
梁文锋指出直销模式提高了利润率,但这一模式是否能够长期维持其优势,依赖于市场的变动和客户需求的变化。直销虽然省去了中介费用,但也可能导致资源调动和客户开发的效率问题,尤其在公司规模扩展后,是否还能保持这种高利润率,需更长时间的验证。
2、结构性思维:
① 缺乏系统化的创新驱动:
幻方的成功不仅仅是依赖于独特的销售模式或人事管理,而是整个公司的文化、管理方式、考核体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协同作用。然而,梁文锋没有提到公司如何系统化地培养创新和领导力。这种“非任务驱动”的管理方式是否能够在长远发展中保持创新和高效执行力,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② 市场扩展与团队扩张的挑战:
梁文锋强调公司文化和团队的创新能力,但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展,如何保持团队高效运作,并避免“文化割裂”和管理模式的失效,是一个重要课题。在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的扩展过程中,幻方是否能继续保持其初期的灵活性和创新力,值得关注。
③ 核心竞争力的可复制性:
尽管幻方的直销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否可以持续地保持竞争优势,取决于其他公司能否突破其模式并找到创新的点。市场上众多私募机构的模仿行动表明,直销模式虽然一度有效,但能否形成持久的竞争壁垒,仍需进一步验证。
三、结论
总体来看,这篇文章为我们展示了幻方如何通过独特的人才选拔和管理文化,在竞争激烈的私募市场中脱颖而出。尽管其直销模式和创新文化为其成功提供了助力,但能否持续保持这些优势并应对市场变化,仍需时间来验证。从批判性角度来看,幻方的管理模式和招人法则有其独特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谨慎应对扩展过程中的挑战。
① 如何通过独特招聘法则让公司迅速崛起?
② 直销模式背后的成功密码:金融行业的新突破
③ 从外行到行业顶端:幻方的成长之道
④ 非传统管理与创新文化:私募行业的成功秘诀
⑤ 为什么模仿者无法复制幻方的成功?揭秘其核心竞争力
最后,笔者想说:讨论股票投资方面的话题,还是来暴富巴巴股票论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