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其他股票论坛上看到有股友发布了一篇文章:《春节长假期间,中美金融界,科技界也得对对帐了》,其文章核心要点和结论归纳如下:
核心要点与结论总结:
1、技术突破与投资影响:
文章首先提到,通过仅用2000元的H800英伟达GPU和557万美元的投入训练大模型,就达到了与OpenAI的o1模型相同的效果。这一突破暗示,AI技术的进步已经能够以低成本实现以前需要巨大资金投入的效果,打破了传统的投资认知。
2、软银与AI基础建设:
软银计划投入5000亿人民币用于AI基础建设,显示出对AI行业持续发展的强烈信心。然而,这一投资的背景是在已有低成本突破的情况下,可能引发投资者对未来AI投入与回报的重新评估,尤其是在中国的AI技术成本优势日益显现的情况下。
3、美股与中国市场的对比:
文章进一步指出,未来投资者可能会对美股失去信心,尤其是在AI领域,市场对美国公司估值体系的信任被削弱。与此同时,投资者或许会更多地关注中国市场,认为中国在科技投资上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从而推动中国科技股的估值上涨。
4、估值调整的预期:
文章最后提出,春节过后,美股的科技股市盈率可能会大幅下降,而中国A股的科技股估值则可能因市场的重新评估而上升。
从股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春节长假期间,中美金融界,科技界也得对对帐了》这篇文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分析得头头是道。
然而,笔者有话要说!
有几个值得深入思考的地方,笔者从批判性思维和结构性思维两个角度对这篇文章做出如下评论:
批判性思维与结构性评论:
一、优点分析:
1、揭示成本与技术的关系:
文章通过实际案例,突出了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之间的关系。这一现象表明,科技行业的竞争态势已经发生根本变化,低成本的技术能够挑战传统巨头。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重要信号,提示他们在选择投资标的时需要关注技术突破的实际影响,而不仅仅是依赖于高估值的公司。
2、对未来投资趋势的预判:
作者对软银5000亿人民币投资和中美科技股估值变化的讨论,展现了对未来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特别是对美股科技股估值的质疑,提示投资者应该重新评估美国科技公司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以及风险。
3、揭示中国科技的竞争力:
文章充分强调了中国在科技投资上的成本优势,认为中国在AI领域的进步可能使其在未来几年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提供了投资中国科技股的新视角。
二、不足之处:
1、论据的片面性:
文章虽然指出了中国科技在成本上的优势,但未对技术层面的深度、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例如,低成本的模型是否能够在长期竞争中保持优势?这种技术进步能否真正替代现有的大型模型?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充分阐述,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股的过于乐观的预期。
2、忽略了市场波动因素:
文章预测美股科技股市盈率会大幅下跌,A股科技股估值会大幅上升,但没有对市场波动和外部风险因素进行足够分析。例如,全球经济衰退、政策风险、国际关系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对股市产生重大影响,这些没有被充分考虑,可能使得文章的结论过于简单化。
3、过于依赖低成本技术的预期:
尽管文章提出了AI技术低成本训练模型的突破,但并未讨论这种突破是否会导致市场过度竞争、技术质量下降或是其他不确定因素。低成本技术能否真正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综合评价:
这篇文章对AI技术突破以及中国科技在全球市场中的崛起进行了较为清晰的描述,尤其是在成本优势和投资机会的角度上给出了投资者一些启发。然而,文章的论证缺乏对长期技术可持续性和市场复杂性的深入分析,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股的预期过于乐观。对于投资者来说,除了关注成本优势,还需要在决策中结合更多的市场风险和技术前景的判断。
①、AI低成本突破,未来投资的新机遇在哪里?
②、如何解读美股科技股估值崩塌背后的逻辑?
③、科技股估值大变动,A股投资者的机会来了!
④、从低成本AI到高估值调整,投资者如何应对?
⑤、AI技术进步与投资机会:美股与A股的未来较量
最后,笔者想说:讨论股票投资方面的话题,还是来暴富巴巴股票论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