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其他股票论坛上看到有股友发布了一篇文章:《皮衣黄对量子计算开的枪,子弹落到了英伟达身上》,其文章核心要点和结论归纳如下:
一、核心要点与结论总结
1、Deepseek的崛起与量子计算的影响:
文章指出,Deepseek的出现是偶然但也可能是必然的,它代表了AI和量子计算技术的新突破。Deepseek作为开源项目,已经被多地大学复现,说明其技术的可靠性,且其发展对AI和量子计算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Deepseek的技术进步对美国的科技巨头,尤其是英伟达,产生了直接冲击。
2、中美科技对抗的背景:
文章中提到,美国近年来对中国的芯片出口和AI技术实施管制,对新能源产品也设置了关税壁垒和行政强制措施。这种“封锁”政策促使中国发展独立的技术,并推动了Deepseek这类中国技术的崛起。文章批评美国的这些封锁措施,并将其归因于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恐惧。
3、AI与社会分层的未来:
文章探讨了AI技术的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分层问题,认为如果AI技术仅限于少数寡头掌握,将加剧全球社会不平等。但Deepseek代表着另一条可能的道路,允许更多国家和民众参与到AI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中,进而避免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4、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
作者强调,中国具备全球最便宜的电力和最强大的产业链,以及丰富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资源。中国正在以极低的成本提供工业产品,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低价商品依赖的幻想。文章批评美国的高关税政策,认为即使提高关税也无法改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5、中国的崛起与西方的误判:
文章最后回顾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崛起,指出美国和欧洲无法正视中国的崛起,仍然将中国看作“低成本生产基地”。并通过丁仲礼院士的观点,暗示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中国有着全球最强的内需市场和工业基础。
从股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皮衣黄对量子计算开的枪,子弹落到了英伟达身上》这篇文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分析得头头是道。
然而,笔者有话要说!
有几个值得深入思考的地方,笔者从批判性思维和结构性思维两个角度对这篇文章做出如下评论:
二、批判性思维与结构性评论
1、优点分析:
① 深入探讨AI与量子计算的未来:文章成功分析了Deepseek的技术进步与量子计算在全球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突破。
② 全球科技竞争的独特视角:通过对中美科技竞争的深入剖析,文章展示了中国在面对美国封锁和限制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自我突破,提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崛起的重要性。
③ 社会分层的警示:通过AI的社会影响,文章提醒读者警惕科技寡头控制带来的社会不平等问题,这一观点对于投资者和技术从业者具有现实警示意义。
2、不足之处:
① 对美国的批判较为单一:文章对美国的封锁政策和高关税措施进行了较为强烈的批评,但并未深入探讨美国这些举措背后的动机和长期效果。美国的政策背后可能不仅仅是对中国崛起的恐惧,也可能是其保护本国技术的战略需要。
② 过于理想化的技术发展愿景:文章在描述Deepseek的技术潜力时,强调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但忽略了技术突破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比如,AI和量子计算的普及是否真的能消除社会分层,或者在技术应用初期是否会出现不平衡的资源分配问题。
③ 对小型核电的看法较为片面:作者提到美国考虑使用小型核电站来解决算力扩张带来的能源问题,但对这一观点的讨论略显片面。小型核电站的可行性、成本以及长远发展仍需更多的技术和政策支持,不能仅从经济成本角度简单下结论。
3、结构性思维分析:
① 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章从Deepseek的技术突破入手,逐步扩展至全球科技竞争、中美关系、中国的产业优势等宏观话题,整体结构紧密,层次清晰,逻辑有序。
② 批判性角度鲜明:文章在分析中国技术突破的同时,始终保持批判性的视角,质疑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封锁政策,并指出这种封锁背后可能的负面效应。
③ 话题跨度较大:尽管文章在各个部分之间有较强的逻辑联系,但话题跨度较大,从量子计算到小型核电,再到中国制造业的优势,部分内容可能对读者的关注点产生分散,影响文章的聚焦性。
4、综合评价:
文章整体上为读者提供了对当前全球科技竞争、尤其是中美科技博弈的独特视角,提出了Deepseek和中国崛起的潜力。然而,文章在批评美国政策和美国科技巨头的同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其背后的复杂因素,且在技术发展和社会影响的讨论上有些理想化。对于投资者和科技从业者而言,文章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但需要更为全面的分析来辅助决策。
① Deepseek崛起与AI未来:对投资者的潜在机会
② 中美科技博弈中的暗战:Deepseek如何改变市场格局
③ 量子计算与AI的未来:投资者如何把握科技巨变
④ 从小型核电到新能源: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
⑤ AI革命背后的资本博弈:深度推理如何打破寡头垄断
最后,笔者想说:讨论股票投资方面的话题,还是来暴富巴巴股票论坛好!